kenkon健康網

請選擇以下科別。
*
*
疾病類別:感染科
疾病名稱:感染性腹瀉 林蔚如醫師

台灣常年有腹瀉患者,夏季悶濕炎熱,急性腹瀉就醫患者更多,與台灣處於亞熱帶及熱帶有關。腹瀉至每天排便多於三次,量多於200公克,可分急性和慢性。急性腹瀉病程在2週內,包括感染性腹瀉、食物中毒、藥物及飲食不當等。慢性腹瀉超過4週,除寄生蟲或原蟲外多為非感染性。


感染性腹瀉因食用不熟或未適當冷藏、料理之食物、蛋奶製品,或飲用不潔的水、飲料或冰點,或幼童手指不潔沾染食物而感染。病原分為細菌、病毒及寄生蟲或原蟲。細菌包括大腸桿菌、志賀氏桿菌、沙門氏桿菌、弧菌、產氣單胞菌、曲狀桿菌、耶氏桿菌菌等。大腸桿菌、志賀氏桿菌、沙門氏桿菌最常見,但疾病管制局統計,需特殊培養基之曲狀桿菌常被忽略,應和歐美同樣常見。大腸桿菌分腸毒素型、腸侵入型、腸毒型、腸出血型、廣泛腸附著型及腸侵襲型等。腸出血型大腸桿菌O157:H7可造成出血性腸炎,嚴重時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及栓塞性紫斑症。志賀氏桿菌引起赤痢,傳染性高,僅數百隻菌即可引起感染。沙門氏桿菌中傷寒及副傷寒最著名,引起嚴重腸道併發症,5%感染者變成帶原者;目前台灣無本土傷寒,但常見其他沙門氏菌感染引起腹瀉。弧菌多存於鹹水及海鮮中,其中霍亂弧菌O1及O139引起嚴重米湯樣腹瀉,導致脫水休克。產氣單胞菌則存於淡水,在免疫不全者造成菌血症。曲狀桿菌存於動物腸道,在食物處理過程中污染,食入後引起感染。


病毒常見輪狀病毒、腸道腺病毒、諾瓦克病毒及冠狀病毒。輪狀病毒及腸道腺病毒是小兒腹瀉常見原因;諾瓦克病毒於1968年引起美國俄亥俄州諾瓦克市大流行而命名,引起幼童及成人腹瀉。除腸道腺病毒全年可見外,其他好發於秋冬季。腸道寄生蟲感染與衛生習慣,旅遊及居住地有關,台灣常見痢疾阿米巴原蟲及梨形鞭毛蟲,傳染途徑是飲水或食物。急性腹瀉多為自限性,但糞便帶血或黏液,或持續兩天以上,或三歲以下幼童持續一天,或六個月以下嬰兒持續八小時以上即須就醫。


腹瀉可將毒性刺激物質排除,前幾個小時,不要用止瀉藥。嚴重腹瀉引起脫水,電解質及酸鹼失調,必須補充。靜脈補充快,但經口補充葡萄糖較合生理,輕度腹瀉可喝清淡熱飲或稀釋運動飲料。禁食讓腸胃道休息,需視病人情況調整,以免過久。喝下飲料後沒有腹瀉,就可吃溫和食物。部分醫師用抗生素治療急性腹瀉,但抗生素對非感染性腹瀉無效,原蟲或寄生蟲則用抗蟲藥物,病毒及症狀輕微的細菌性腹瀉,只需支持性治療。抗生素殺菌,也影響人體菌群,延長沙門氏菌自腸道排除,增加細菌抗藥性,或續發偽膜性腸炎。磺胺藥治療腸出血型大腸桿菌O157:H7感染,可能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或栓塞性紫斑症。約10﹪病情嚴重者需使用抗生素,應做糞便檢查及培養來調整抗生素。


腹瀉的根本預防在於個人衛生,飯前便後皆要洗手,孩童在公眾場所不要邊吃邊玩,不吃腐敗變質食物,生吃果蔬要清潔洗淨;旅遊時,食用現煮食物及煮過或處理過的水,以避免感染性腹瀉。


資料來源:感染內科  林蔚如醫師
 

回列表

返回首頁   |   聯絡我們   |   劉志明耳鼻喉科
Copyright © Kenkon 健康網. All rights reserved. 本網站所有資料皆不得引用轉載及複製,未經許可再複製使用皆違反著作財產法規,違反者將嚴予追究。 瀏覽人數  0005257041